Wangd-wiki-article-2021-last-day-airadiance

来自cslt Wiki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唯有热爱不变 – 光影社2021年回眸

我们的2021

AI光影社(http://airadiance.cn)从2020年12月开始酝酿,2021年5月7号正式定名,到现在已经过去一年时间。到目前为止:

  1. 我们已经在公众号上发布《AI100问》科普文章100篇,《小清爱提问》科普视频50集,微博上视频播放量超过20万+,单一视频最高播放量8万+。
  2. 我们的《AI100问》文章在《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通讯》连载,《小清爱提问》在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官方视频号和微博同步更新。
  3. 我们设计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知识体系,在线推出《AI100问全集第一部 教师版》(http://airadiance.cn),《小清爱提问小学生版》在秦皇岛市新一路小学开始试水,走入小学课堂。
  4. 我们和科普中国共同制作了首部AI科普系列视频(10集),参与了策划、撰稿、顾问与审核全过程(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806760234)。

作为没有任何利益诉求,全靠参与者志愿奉献来支撑的一个事情,在一年内取得这样的成果,是让人欣慰的。回想一年来的流光飞舞,要感谢的人太多,要总结和汲取的经验和教训也太多。

光影社-源于热爱

2020年12月初,云麒博士偶然和我聊起《人工智能》一书,那是我在2019年出版的一本入门级人工智能读物。物理出身的云麒有很深的科普情结,当初学物理也是因为少年时读了很多物理方面的科普作品。他觉得基于这本书做AI科普,向大众传播AI知识,是件造福社会的事。另一个原因是,当时人工智能在社会上传播的火爆却狭隘,一些人甚至在鼓吹“编程就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就是人工智能”这样的错误观念。我们不希望自己从事的行业被曲解,误导。于是,我和云麒一拍即合,在《人工智能》一书的基础上,开始AI科普工作。

云麒是个行动力很强的人,马上开始筹划各种可行的方案。在云麒的策划下,2020年12月19号我们在清华大学语音语言技术中心公众号“清语赋”上以问答形式发布第一期人工智能科普文章,题为《Siri是怎么听懂你说话的》,这篇文章成为光影社的起点。其后,我们开始不间断地发布这类文章,并将这一科普系列定名为《AI100问》,作者除了我之外,还包括我的两位老师,清华大学的马少平教授和朱小燕教授,后来重庆科技学院的利节教授,上海大学的戴益斌教授也加入进来。

2021年4月2号,星期五晚上,云麒发过来他做的一个小视频,《人工智能的发展为什么充满曲折》,这是他以《AI100问》中的同名文章为基础,通过剪映软件自动配图配音,再进行人为微调生成的,效果让人惊艳。这次尝试打开了一扇大门,让我们看到了一种简洁、生动的科普新模式。4月3日,我们以《AI科普小视频》为题在公众号上对视频进行了发布,得到广泛认可。一位关注我们科普工作的老同学跟我说,“这次你们好像找对路了”。后来,我们为这些视频起了个活泼的名字,叫《小清爱提问》。

4月底,我们决定将科普内容单独做一个公众号,并定名为“AI光影社”,将《AI100问》和《小清爱提问》作为两个系列,按每周2篇左右的速度更新。光影社这个名字讨论了很久,提出的候选包括:“AI拍案惊奇”,“AI星火”,“AI清茶坊”,“AI新思维”,“AI求知社”,甚至还有“老王聊AI”,“AI敢聊否”,“AI问问问”这样不着调的名字。最终我们选了光影社这个名字,因为它更清晰地表达了我们的理想:用光影向那些平凡又伟大的人工智能学者们致敬, “把他们的故事和成果用图文和影像的方式展示给世人,让我们得以静静地体会那些伟大的成就背后感人的坚持和顿悟的瞬间。”这成为AI光影社的座右铭,展示在我们的主页上。

AI光影社以一种毫无烟火气息的方式悄然诞生,没有名利,没有计较。除了我,云麒和几位专家老师,韩姣、景欣、天锴等同学也参与进来,并很快成为视频制作的专家。我们发着自己的文章和视频,以一种近乎苛刻的标准进行修改、润色。我们视每篇文章和视频如自己的宠溺,并想象着小学生和中学生们用我们的视频学习AI的样子。韩姣、景欣她们毕业了,依然抽出大量时间指导视频制作,用韩姣的话说,“我是把光影社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的”。

做一件事不容易,做一件没有什么利益的事就更难了,如果真的做下去了,那基本是真爱。光影社就是这样一场源于热爱的邂逅。我跟云麒和马老师都说过,“科普这个事我们要做到退休之后”。幸运的是,总有一些和我们志趣相投的伙伴加入进来。熊出没的导演和编剧刘夏参与进来,把片头和片尾制作得近乎完美,以至于音乐响起,我的女儿就知道《小清爱提问》又来了。语音之家的创始人卜辉、闫亮参与进来,为视频制作提供更多资源。欣悦、国蓉、玉青一批年轻人参与进来,渐渐成为视频制作的主力。

感谢有你

光影社能有这样的成果,得益于太多人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我们刚开始策划科普这件事时,就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包括李辉、海波这些老同学的建议以及中国科协钱岩老师的指导。

感谢人工智能学会王卫宁老师,邹亚茹老师,贾晓丽老师给予的大力支持。

感谢马少平老师,朱小燕老师,每一篇视频都认真审核,并在各种场合宣传光影社的作品。

感谢驻马店市开发区的孟秀娟主任,黄淮学院的陈向阳老师在设计科普视频时给予的热情帮助。

感谢金鑫在光影社成立之初的建议和帮助,以及在后续拓展初等教育上的努力。

感谢秦皇岛市新一路小学的茹伟校长和参与视频评价的小朋友们,让我们对视频的适用性有更明确的定位。

感谢清华出版社的刘翰鹏老师在出版发行方面的建议和支持。

感谢蓝天博士把《小清爱提问》应用到高等职业教育的课堂里,为科普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了宝贵经验。

感谢语音之家在视频制作上的大力支持,感谢爱数科技和我们一起制作语音数据系列视频。

感谢阅读、转发、评论过我们文章和视频的所有读者,你们的肯定让我们对自己的工作充满自豪。


2021,筚路蓝缕,然而花香满径。

2022,山高水远,我们砥砺前行。